跳到主要內容

關於本系

關於生活系

~跨領域~「食品保健」•「健康膳食與廚藝」• 「生活科技」專業人才培育搖籃

       生活保健科技系,為因應全球健康服務產業發展趨勢而於1999年設立。隨著近年來國家大健康產業升級,為培育未來大健康產業所需專業人才,本系結合本校「發酵試量產與產品開發實作場域」與「智慧健康產業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育中心」的教學設備與資源,於2023年奉教育部核准改名為「生活保健科技系」,以建構「食品保健與健康膳食」、「健康生活」等特色課程為目標,培育大健康產業的專業人才,以滿足大健康產業的人才需求。

 

本系主要發展特色與課程規劃:

  1. 食品保健與健康膳食:教導食品製造、加工、檢驗分析、品質管理等原理及應用,認識保健食品的機能性成分與功效評估,學習發酵技術在食品工業與保健食品的應用,工業化量產及商品化,健康膳食的規劃與製作,健康廚藝等,以提升學生的職場競爭力。課程重視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培育學生具備應有之相關知識與基本技術,以符合產業相關專業與技術之人才需求

  2. 智慧健康生活:教導健康生活相關特色課程,例如健康促進活動、營養與疾病、照顧服務、中草藥應用實務、養生經絡實務、做月子服務實務、芳香保健實務,園藝治療等,更讓學生學習智慧科技在健康生活管理的應用,例如健康管理、營養評估及飲食管理,提供個人化飲食及健康管理建議等。課程著重於學習培育學生具備應有之相關知識與基本技術,以符合產業相關專業與技術之人才需求。

      生活保健科技系(原 生活應用與保健系),於民國88年成立日間部四技,並於民國89年增設四技進修部,以「民生保健」與「健康促進」為發展特色。隨著社會發展與變遷,為因應產業人才需求,本系在民國95學年度將教學方向調整為「養生與飲食保健」、「照顧與活動設計」、「生活管理」等。100學年度將系發展方向確立為「養生保健」、「生活服務產業」,遵循本校「全人健康服務」的教育目標,以培育具備「生活保健服務」知能的專業人才,提昇生活應用保健服務產業技術與品質。

      近年來健康概念愈來愈受重視,大健康產業隨之升級發展,本系自 108學年起, 以培育具備「健康廚藝」及「養生保健」專業知能的專業人才為教育目標。本系更在112學年度,結合本校「發酵試量產與產品開發實作場域」與「智慧健康產業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育中心」的教學設備與資源,奉教育部核定改名為「生活保健科技系」,以「食品保健與健康膳食」、「智慧健康生活」等特色課程為目標,培育大健康產業的專業人才期待藉由培育全方位大健康產業相關產業專業人員,實踐本校「創新實作,在地關懷」教學特色,促進「樂活創新服務」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

       大學教育之目的在鑄造完整的全人,因此大學不僅能提供博雅教育,也是培育專業人才的場域。大學生活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也是全心學習並厚植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能的黃金時間,更是結交志同道合夥伴的關鍵階段。希望同學能及早規劃人生目標,好好利用學校豐沛的資源,享受學習的樂趣,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獨立思想、有行動力的全方位大學生。嘉南藥理大學「生活保健科技系」提供跨領域的學習場域,學生可以學習「食品保健」、「健康膳食」、「健康生活」、「智慧科技」等相關領域的專業課程,透過實作課程、業師協同教學、企業參訪、產業實習等多元學習,成為符合產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希望同學們保握機會積極學習,在嘉南藥理大學留下最璀璨的青春歲月。

                  第一任生活系主任  范晉嘉

   投影片1

 

           

            第二任生活系主任   陳師瑩

投影片2

           

          第三任生活系主任   王柏森

投影片3

 

 

           第四任生活系主任   顏名聰

投影片4

 

 

           第五任生活系主任   王柏森

投影片5

 

 

              第六任生活系主任   吳明娟

投影片6

 

 

 

              第七任生活系主任   陳品晟

投影片7

 

 

            第八任生活系主任   林翠品

投影片8

系徽 高畫數

圖片修改組織章程理由書修改組織章程理由書修改組織章程理由書

  1. 林翠品主任
  2. 陳品晟教授
  3. 林美惠教授
  4. 王柏森教授
  5. 顏名聰副教授
  6. 張瀝分助理教授
  7. 戴三保助理教授
  8. 蕭雁如助理教授
  9. 鄭羽蓁講師

生活保健科技系-招生資訊 

►► 113學年度入學管道

►► 113學年度入學名額

 

 

 

 

URL QRcode

版權所有 © 嘉南藥理大學 

地址:71710 台南市仁德區二仁路一段60號

嘉南藥理大學 民生學院

電話:06-2664911 轉 3000